“轰~!”
李泽轩举着双手,作出“拥💕👰🌟抱世界”状,姿态潇洒至极,可是他刚刚说的这些话,不🛡🝿🐶啻于丢下了一枚深水炸弹,让整个礼堂🏦的人全部都不淡定了!
祖率啊!这可是困扰了先人不知道多少年的祖率啊!即便是现在,能精确算出祖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,可是李泽轩仅仅是跟大家做了一个小游戏🜡🃭,就轻而易举地得出💨了祖率的近似值,这简直堪称神迹啊!
“这...这怎么可能?”
“应该是巧合吧?”
“可山长刚刚是☨🁾先跟我们提起祖率的,如果真的是巧合的话,那山长之前讲的那些岂不是全☋♠都白讲了?”
“绝对不是巧合,🁒🅍山长的🚙📯🞘脸上从始至终都是十拿九稳的表情,怎么可能是巧合?”
学生们在下面议论纷纷,均是感觉不可思议,其实不光🖴🖷🗌是他们,在座的书院老师们,也都是☋♠觉得不可思议!算学界的一大难题——祖率,怎么可能这么随随便便地⚪就被算出来?
李泽轩心中暗道,没有一个人猜对啊!因为最终得到这么一个🐴🄈答案,既是巧合,其实也不是巧合。这个实验就是🃢🙡前世鼎鼎大名的布丰投针🄵🁷实验:
公元1777年的一天,法国科学家d?布丰广邀宾客,在家里做了先前李泽轩做的那么一个实验,最终宾客们共投针2212次,其中与平行线相交的704次。总数2212与相交数704的比值为3.142。🙞🚬他高声对宾客们说道:“先生们,这就🄛是圆周率π的近似值!”
众客哗🚙📱🞫然,一时疑议纷纷,大家全部感到莫名期妙:“圆周率π?这游戏可是与圆半点也不沾边的呀!”
π在这种纷纭杂乱的场合出现,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,然而它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。由于投针试验的问题,是布丰先生最先提出的,所以数学史上就称它为布丰问题,布丰得出的一般结果是:如果纸上两平行线间相距为d,小针长为l,投针的次数⚀为n,所以投的针当中与平行线相交的次🕕数的,那么当n相当大时,有:π≈(🝟🌗2ln)/(d)。而这里用到的针长l恰等于平行线间距离d的一半,所以代入上面公式简化得:π≈n/。
(这个公式运用概率学以及几何学的知识,🏶🞥完全能够证明,此处暂且不多做赘述)
值得一提的是💴,后来有不少人步布丰先生的后尘,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π值。
其中最为神奇的要算意大利数学家拉兹瑞尼。他在1901年宣称进行了多次的投针试验,每次投针数为3408次,🁦平均相交数为1808次,代入布丰公式求得π≈3.1415929(他🔳🄩⛹所用到的针长l不等于平行线间距离d的一半)。这与π的精确值相比,一直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才出现不同!用如此轻巧的办法,求得如此高精度的π值,这真是天工造物、造化钟神秀、太秀了!倘若祖冲之再世,也会为之惊讶得瞠目结舌!
不过,对于拉兹瑞尼的结果,人们一向非议甚多,但是得到这样的结果,也不能说都没有道理,因为在数学中可🃢🙡以证明,最接近π真值的,分母较小的几个分数是:
(22)/7≈3.14(疏率)
(333)/(106)≈3.1415
(355🕺)/(113)≈3.1415929(密率)
(103993☨🁾)/(33102)≈3.1🗵41592653
而拉兹瑞尼居然投出了密率,对于万次之内的投掷,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了。难怪有不少人提出怀🇸🝕疑:“有这么巧吗?”但多数人鉴于拉兹瑞尼一生勤勉谨慎,认为他确实是“碰上了好运气”。事实究竟如何,现在也无从考查了!